2025年5月7日,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教党支部与中国非洲研究院编辑部信息室/中国亚非学会联合党支部共同举办 “思想铸魂,叙事传声”党建活动,积极探索新时代国际传播的创新路径。
活动首站聚焦中国考古博物馆。全体参观人员深刻体会展馆内的历史文化,并表示文物为当代文明叙事注入了强劲的文化自信。

参观结束后,双方在中国非洲研究院会议室展开深度研讨,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图书信息室主任王建教授主持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安春英教授以中国减贫经验为例,剖析“万企帮万村”模式与非洲“百企千村”计划的适配逻辑,指出“政府主导、多主体参与”的核心方法论正是中国叙事本地化的成功实践。民族宗教研究室李文刚教授以尼日利亚石油工业布局为例,主张关注非洲需求以精准开展中国故事在非叙事。助理研究员贺杨分享同塞内加尔联合办会的经验,强调认知代际差是当前传播的主要屏障,这要求中国学者不断创新对外叙事的方式。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王凤教授结合科研和教学工作的实践,就如何在非讲好中国故事进行了充分互动交流。

北外亚洲学院、非洲学院党总支书记许晔强调,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断,将非洲本土语言作为践行讲好中国故事的战略支点。北外亚洲学院、非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洪峰教授强调“语言共情”新范式,认为通过斯瓦希里语、豪萨语等本土语言传播,可将中国式现代化的艰辛探索转化为非洲发展语境下的奋斗共识。非洲学院教工支部书记魏媛媛介绍党建项目“红色译站”工作计划,分享讲好中国故事的本地化传播实践效果和经验。

本次活动不仅为中非话语共同体建设注入红色动能,更通过“文明互鉴-学术外交-传播实践”的三维突破,验证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的理论生命力。

供稿单位:非洲学院
撰稿:王 婷
排版:王梓岩
审稿:许 晔